首页 > 最新动态 > 秦书尧在 G50读书会上阐述厂商关系升级路径,首提“中国白酒厂商友好度指数”
最新动态
秦书尧在 G50读书会上阐述厂商关系升级路径,首提“中国白酒厂商友好度指数”
2025-06-252


6月24日,“铸牢向心力 厂商一家亲”酒业领军50人大会第四届会议读书会在湖南吉首举办,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秦书尧指出,酒业此轮调整是全面深层变革,破局关键在于厂商关系。古今理论及案例表明,厂商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厂商关系升级需从三方面推进:产业链层面缔结一体化关系,供应链层面构建消费驱动的协同关系,价值链层面打造复合价值合作机制。秦书尧表示,协会将构建“中国白酒厂商友好度指数”,切实推动构筑厂商命运共同体。


以下为演讲全文。


自从酒业G50第四次会议——我们上一次在宝鸡相聚,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这段时间里,酒类市场形势出现了很多新变化:积极的方面是,此前的库存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很多酒类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库存情况,已恢复到健康状态;而新的挑战则是,酒类原有的宴席、聚会、餐叙等重要消费场景大幅减少,接下来的市场动销和价格,仍面临很大压力。而在具体性问题之后,还有酒类消费、文化、服务、供给如何创新等一系列的深层次、长期性、复杂性问题。


这也是本轮酒业调整的最大特征。过去我们所经历的调整,或是出于政策性因素(1989年经济整顿、紧缩银根)、或是出于经济性因素(1998亚洲金融危机)、或是出于渠道性因素(2012年商务消费转型)。而这一次,我们所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变革重构,它不再是局部的、点状的调整,而是全面的、深层的改变,酒业沿袭了几十年的模式和生态,必将被新的模式和生态所颠覆、所取代。


在这个复杂过程中,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其关键之一就是“厂商关系”。所谓“厂商关系”,包含了合作方式、分配方式、角色分工、角色定位等一系列内涵,从而影响着酒业的生态环境与发展进程。


酒业领军50人大会是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导,于2016年开启的厂商交流机制,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酒业最大的厂商交流平台。希望通过读书会这个机会和形式,与大家一起就酒类厂商关系问题,做一些交流与思考。


关于“厂商关系”的本源,2000多年前的先贤就给出过朴素而深刻的论断。


《逸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意思是:农民不耕种,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制作,器物就会缺乏;商人不流通,粮食、器物、财富这三样宝物就会断绝。


《史记·货殖列传》曰:“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意思是:卖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会伤害农民,九十钱会伤害商人。商人受伤害,钱财就不流通;农民受伤害,田地就荒芜。粮价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市场货物充足,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通过这两段文字可见,一方面,厂商关系意义重大,通过流通,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循环,厂商双方也在此过程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厂商关系的基础是收益“平衡”,一旦超出平衡区间,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性效果。


而现代的经济和营销学术理论,则对“厂商关系”给出了发展性、建设性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写道:供给始终正常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都在渐渐变化,所以供给的情况必然随之不断变化。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科特勒营销思维》中写道:营销渠道代表着巨额的机会,因为它们不仅服务于市场,还要创造市场;中间渠道具有联系、经验、专长和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比制造商更有效率、更切实地与目标市场接触。


在经济和营销理论中,“厂商关系”对供给、需求的动态变化,始终起到调节、平衡作用,它既服务于市场,又是市场增长、升级的重要动力。


另外,通过近年的一些商业案例,表现出“厂商关系”在未来的方向和路径。


在美国市场,耐克公司面对零售业“关店潮”,毅然选择与核心伙伴福特洛克(Foot Locker)联合打造数字化超级门店。通过在店内部署自动售货、查询系统,消费者在经销商门店的购物行为数据(如产品试穿率、购买路径),实时同步至耐克数据中心,使经销商真正成为品牌“直面消费者”战略的探测器、感知器。


在这个模式中,福特洛克承担门店建设与运营成本,耐克公司提供独家产品和营销支持。通过该模式,耐克以低于直营店30%的成本覆盖目标群体,而福特洛克获得耐克79%的北美销量增长红利。


来自奔驰的则是一个反面案例。2022年,奔驰在美国市场取消了区域团队,对经销商实施总部制、分类制管理,结果导致市场协同水平和服务效率断崖式下滑,业务随之暴跌,在美国豪华车市场排名被雷克萨斯反超,跌至第三名。去年,奔驰公司不得不宣布,回归区域模式,增设30名区域经理,并恢复本地化库存调配。离经销商越近,市场质量越高,这在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是一条重要规律。


从古到今,自内而外,从理论到实战,我们对厂商关系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先进科学的厂商关系,是酒类产业链的稳定器,保障了酒业发展质量和从业者利益;是酒类供应链的加速器,提高了酒业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水平;是酒类价值链的放大器,促进了酒类经济繁荣,壮大了消费需求。


在本轮调整中,“厂商关系”的升级建设,同样要从稳定产业链、提效供应链、放大价值链这三个维度,加以探索和推进。


首先,在产业链层面,由分向合,缔结更牢固、更深入的厂商一体化关系。


特别是名企名商、大企大商之间,要共同认识自身的行业与社会责任,共同践行长期主义,共同铸造酒业发展的压舱石,共同深入探索战略融合方式,从品牌、资源、组织层面战略打通,共同研究优化厂商分工、分担、分享的创新机制,为酒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引领未来路径。


同时,在供应链层面,由堵向通,构建由消费为龙头的厂商协同型关系。


过往的酒业供应链方向,整体是由上游发起,穿越层层阻力,向渠道、终端层层下压,最后传递到消费者。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酒类供应链必须调转方向,以消费者为王,以消费需求为动力,向上游传导。这就需要厂商共建市场监测、消费分析、销售预测的数据化、信息化平台,一方面指导生产,动态调整,减少压货风险,提高流通效率;一方面精准、高效地掌握市场,调动整个供应链,响应和满足消费需求,创造新的增量市场。


价值链层面,由单一到复合,打造酒业价值创新的厂商合作机制。


在过去的酒业价值链条上,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主要以利益价值为联系,再到消费者,主要以产品、品牌价值为联系;未来的酒业发展,要实现价值链扩容,厂商之间,形成组织、信息、资源、技术等复合价值联系,进而为消费者提供酒旅、侍酒、老酒(储酒)等更加广泛的服务价值、体验价值和情绪价值。通过厂商合作机制,实现酒业价值升维,最终为酒业发展赋能,为厂商企业增利。


近段时间来,我们已经看到优秀酒企、商企们的新动作、新动向。茅台提出厂商共同落实“三个转型”,精准拓展客户,精确把握消费习惯,精准把握消费者情感价值需求。这对酒企、商企的功能、角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厂商深度协同、创新发展的具体抓手和突破口。酒鬼酒今年上半年市场形势明显向好,同样离不开厂商关系的创新助力。酒鬼酒提出了“打造厂商价值共同体,构建发展新动能”,通过BC联动模式,“让渠道赚钱,让消费者得利”。这是一个很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式。相关案例显示,通过创新和优化厂商关系,可以形成消费、动销的有效转化。


切实推进厂商关系的创新与升级,也是协会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协会正在研发、构建“中国白酒厂商友好度指数”评估体系,这个体系的内容框架,涵盖酒企与商企之间的政策支持、利润分配、服务响应、培训赋能、合规经营等具体维度,通过数据调研与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经销商关系管理的改进建议,并定期发布“友好度指数排行榜”,客观反映酒业厂商合作生态现状,推广优秀实践,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最终推动建立更加规范、公平、高效且可持续的厂商命运共同体。


当下,酒业正处于调整与变革的关键阶段,领军者的认识和行动,很大程度上代表、影响了行业的选择和行动。我们衷心希望,从G50的行业龙头、骨干做起,从厂商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做起,对酒业提供新动能,领创新未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