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强酒类流通领域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汇聚行业智慧,提供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可操作性的“标准解决方案”,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也是构建现代酒类流通新格局的重要基础。
今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制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标准化发展规划》并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旨在构建覆盖酒类流通全链条的标准化体系,提升行业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信任度,推动酒类流通行业现代化转型。
协会团体标准体系(拟)
日前,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启动《酒类零售连锁经营管理规范》《酒类星级门店评价要求》《酒类零售店长职业要求》三项团体标准制定,面向从事酒类生产、流通、零售或相关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公开征集联合起草单位。
助力零售连锁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即时零售等新模式的普及,原有的行业标准体系已无法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新标准将融入数字化管理、场景化营销、绿色供应链等前沿理念,助力企业应对新挑战。通过统一评价体系和职业要求,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透明、优质的服务,推动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当前,酒类零售连锁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新零售场景、供应链升级等领域快速发展,但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人员资质等方面仍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制定这三项标准,旨在为行业提供统一的规范指引,推动企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推动现代流通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这三项团体标准,是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立足行业长远发展,系统性构建“酒类现代流通标准体系”的关键举措。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破解行业痛点,提升整体效能。当前行业存在区域标准不一、企业经营模式差异大、跨区域合作成本高等问题。协会推动建立全国性、通用性的标准体系,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与地域壁垒,显著降低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合规成本,促进资源高效流通。统一的标准为供应链管理、门店操作、人员资质设定了底线与标杆,能系统性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消费者对连锁渠道的信任度,维护行业整体声誉。
二、驱动创新升级,培育核心能力。标准将为企业创新指明方向,促进技术投入与应用,加速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鼓励企业在硬件、服务、体验上持续优化,激励差异化竞争与价值创造;聚焦关键人才能力建设,为场景化营销、精准服务、精细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人才支撑。
三、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效率,赋能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价值,推动酒类流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培育全球竞争力。协会主导建立的标准体系,与国家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高度契合。其落地实施将有力破除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三项标准的说明:
《酒类零售连锁经营管理规范》
覆盖门店资质、商品采购(如供应链合规性、质量追溯)、销售服务(如实名制管理、价格透明)、安全生产(如仓储安全、应急预案)及数字化管理(如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等全流程要求。
《酒类星级门店评价要求》
建立分级评价体系,从硬件设施(如陈列布局)、服务质量(如消费者满意度)、管理能力(如库存周转率)等维度量化评估门店水平,激励企业争优创先。
《酒类零售店长职业要求》
明确店长岗位的技能标准(如数据分析、团队管理)、职业素养(如合规意识、服务理念)及考核机制,为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为凝聚行业智慧、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协会将面向从事酒类生产、流通、零售或相关研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公开征集联合起草单位。
参与单位须具备酒类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标准化研究基础;全程参与标准起草,并提供企业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确保标准兼具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同时承诺投入资源(人员、资金、技术)参与标准研讨与修订。
参与标准起草的单位和人员将作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或起草人列入文件;可优先参与后续标准宣贯、行业培训及政策研讨活动;同时,参与标准制定将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行业领导力。
行业标准的制定既是责任,更是机遇。协会期待更多优秀企业加入标准制定起草团队,共同推动酒类零售连锁行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已报名参与单位无需重复报名。
联系人:王祖明
手 机:13701095696(微信同号)
邮 箱:zgjllt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