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秦书尧解读侯孝海新作《勇闯天涯》,揭示商业成功的策略和智慧
最新动态
秦书尧解读侯孝海新作《勇闯天涯》,揭示商业成功的策略和智慧
2025-07-213


近日,由摘要酒独家总冠名,总裁读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的“美好生活、书香中国”城市行活动第二季厦门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新消费时代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阅读和领悟经典著作的要义和启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深入探讨新消费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挖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与新路径,为行业与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作为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领读导师,领读《勇闯天涯:商业新世界的底层逻辑》,讲述作者侯孝海先生及这本书背后的精彩故事,分享关于企业创新、行业发展的思考和观点。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集团创始人、创维汽车创始人、创维商学院创始人黄宏生领读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著作《从优秀到卓越》。


新大陆科技集团CEO、新丝绸之路书院院长、“新时代新思想论丛”总策划、总主编、《新发展理念引领》作者王晶,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会主席、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联席主席、《勇闯天涯》作者侯孝海,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徐岩,复星国际副总裁、联席首席投资官、豫园股份联席董事长石琨,瓶子星球创始人陶石泉,智海王潮传播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谌立雄,OCD甲古文创意创始人兼COO刘文,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时静,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执行副主席、总裁读书会栏目总顾问张宇,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沙酒业董事长范世凯等4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参加活动。



勇闯天涯:经典案例背后的成功实践


在介绍分享这本书的初衷时,秦书尧回顾了和侯孝海先生的结识和缘分,在“勇闯天涯”经典营销案例分析中阐述了此书蕴含的价值。


秦书尧指出,“勇闯天涯”这个承载着行业记忆的IP,源自2005年侯孝海先生打造雪花品牌的创新实践。当年他带领团队开创性地将品牌活动与产品深度融合,打造了中国酒业首个“活动即产品”的标杆案例。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聚焦当代中国消费品领域的一个品牌,详细讲述了华润自1993年从零起步,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行业翘楚乃至世界知名品牌的传奇历程。


其二,书中收录了侯孝海先生的管理札记,其中没有堆砌晦涩的理论,也没有引用管理大师的名言,而是记录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基础、最真实的实践,堪称当代顶尖CEO的管理心得。


传奇之路:华润与侯孝海的相互成就


秦书尧结合啤酒行业的发展历程提出,华润雪花实现了两个令人惊叹的商业成就。一是通过23年的努力,把一个原本毫无名气、只能在街边地摊售卖的“白牌啤酒”,打造成了全中国销量第一、甚至在全球销量都名列前茅的品牌,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蜕变。二是从2016年起,把一个已经定位低端的品牌推向高端并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2024年华润雪花中高端酒已经占到销量的50%以上,占据整个中高端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完成了从“低”到“高”的华丽转身。


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效率,将产品从低端推向高端?秦书尧认为这本书里藏着方法论和秘籍,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战略大师的杰作。华润雪花的成就反映出侯孝海超强的战略意识、卓越的战略能力以及对战略的精准把握。雪花的战略体现在面对每一件事时的判断与解决之道,其核心便是从宏观框架进行深入思考,这无疑是战略思维的生动体现。例如雪花最初进军啤酒时实施的“蘑菇战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种上“蘑菇”,当“蘑菇”长大之后,要找到和它相互关联的地方再种上“蘑菇”,使得这些“蘑菇”连线成片,但是各自又互为一角,最终铸就了庞大的啤酒版图。


第二,是不断出走的勇气。华润内部有句话叫“打上背包就走”,这不仅是侯孝海传奇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华润创业精神的生动诠释。不断出走,需要莫大的勇气。这既体现在华润与喜力的合作上,也表现在其进军白酒领域的决策中。这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意味着要不停地否定过去的自己,走出失败甚至成功的阴影,这谈何容易,可侯孝海先生却做到了。


第三点,企业家的养成。侯孝海先生在书中写道“做最好的自己,成就卓越企业”,还系统论述了做人的智慧、情怀、能力、成就、能量、情绪和操守。卓越企业的背后,离不开优秀领导的支撑,而优秀的战略又能助力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秦书尧看来,这本书就是一部企业家的养成手册。侯孝海先生以身作则,带领的团队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行。


行业启示:酒业四次调整的逻辑和机会


秦书尧详细回顾了酒行业的历次调整,分析其中逻辑,并对最近一次调整期的前景提出观点和研判。他表示,酒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产品,它承载着情感,维系着社会交流。当下,酒行业正处于1989年以来的第四次调整期。


回顾过往,1988年的那次调整,是因民酒不得登上公务宴席。不过,仅经过一年的调整,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等带头在价格上做出调整,行业便迅速回暖,这是酒业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


第二次调整发生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与著名的山西朔州毒酒案双重冲击,让酒行业遭受重创。要知道,1996年全国白酒产量约800万吨,而从1998年开始产量持续下滑,到2004年降至311万吨,直至2007、2008年才恢复到700、800万吨,这次调整时间跨度较长。


第三次调整始于2012年,政策的调整成为压垮当时泡沫严重的酒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以白酒利润为衡量标准,2012年白酒利润在700到800亿,到2014年底降至670多亿。不过,经过3年调整,2017年白酒利润又回升至1070多亿,如今更是达到了2300亿。


如今这第四次调整,范围更广,样态也发生了变化,影响行业的因素更为复杂,远非过去朔州假酒案或亚洲金融风暴那样单一,但行业发展的整体逻辑并未改变。面对“这次调整会持续多久,行业是否会出问题”的发问,秦书尧表示,1996年第二次调整前,国内白酒行业排名第一的是五粮液,当年其销售收入仅13亿,而如今五粮液的综合收益已超过1000亿,这便是调整带来的积极成果,当然,这也离不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过并非每个行业都能如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