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仁怀举办。会议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仁怀市人民政府指导,仁怀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仁怀酱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贵州省仁怀市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藏酒酒业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常文松,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台酒酿造技艺优秀传承人、中国著名酿酒大师季克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仁怀市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秦书尧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两方面因素决定仁怀产区长期向好。首先是高端价值认知已深植市场,独特的品质品味已深入人心。酱酒牢牢占据生态、老酒这两大价值高地,自然与时间,正是更加年轻化、国际化的消费价值取向。随着时间推移,酱酒消费的回归和提升,主动在握,空间广阔。其次是仁怀产区的价值优势地位始终稳固,难以动摇。上世纪九十年代,茅台提出“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这是中国白酒第一次明确认识并提出“产区”概念。自此以后,仁怀产区的价值建设与推广成效显著,赤水河生态、大曲酱香12987工艺、五年存储等,已成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价值标签。
秦书尧对仁怀产区发展提出建议:在宏观性、周期性的维度上,仁怀产区要坚定品类和产区的发展自信。通过产品和场景创新全方位激发消费活力;扶优去劣,持续优化结构,增强产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区自身的发展层面,要通过升级品牌战略、优化渠道生态、实施人才战略,打造长期驱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常文松表示,尽管面临阶段性调整,但酱酒市场蕴含的结构性增长机遇并未改变,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立足仁怀而言,茅台集团的龙头引领带动依然强劲,地方酒企在历经市场深度调整后,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提升 。仁怀要坚定穿越周期信心,筑牢产业支撑力;坚定产区建设本心,提升价值引领力;坚定长期主义初心,淬炼品牌软实力;坚定营销变革恒心,激活市场开拓力;坚定为企服务诚心,凝聚产业内驱力。仁怀将坚持从顶层设计、标准体系、规范管理、严格保护等维度协同发力,打造国内外白酒产区建设“行业范本”。一是完善产区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产区标识管理。
季克良在发言中强调消费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并阐述了处理好企业多方关系的重要性。他表示,产品只有卖出去才能实现价值,企业发展才有根基。他认为,酱香酒核心产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调动消费者积极性,让消费者愿意消费、乐于消费核心产区的酱香酒。企业必须坚守消费者至上原则,“不仅要把消费者看作上帝,更要把消费者当成恩人,当成衣食父母对待。”
姚景源在主题演讲中以独到的视角和精准的研判,围绕国际经济环境、地缘政治格局、关税博弈态势及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展开深度剖析与系统解读。他针对酒业当前面临的调整表示,经济运行自有其周期规律,寒冬过后必是暖春,酒业行业从业者应当坚定信心、积极调整,才能加速曙光的到来。美好生活与美酒的密不可分,也是中国酒业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会长、仁怀酱酒集团董事长李武在活动中对仁怀酱酒集团的发展理念、产业布局及核心优势进行了全面介绍。他表示,尽管酒业当前面临挑战,但酱香酒的未来蕴含在“三个必然”之中:必然长期向好,必然聚焦核心产区,必然向头部企业集中。仁怀酱酒集团的万吨年产能、30万吨基酒储能、全产业链布局及大师团队实力,构筑了穿越周期、稳定价格的核心能力,可为经销商提供更稳健的经营保障。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峰,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湖北省酒类流通行业协会会长顾虎,仁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焦林,壹玖壹玖集团董事长杨陵江,北京名品世家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辉,海纳咨询机构总经理吕咸逊,仁怀酱香酒道馆经销商、海南仁之道酒业公司总经理蔡其斌,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远怀等领导和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仁怀产区发展现状,就加强政策引领、推进标准化建设、完善产业链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升流通效率、推动餐酒融合、低度化年轻化产品开发、打造产区品牌、梯次培育产区企业等多个方面为仁怀产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