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首期成果发布
最新动态
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首期成果发布
2025-09-112


9月10日,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首期成果发布会在在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期间举办。会上公布,2025年1-6月份中国酒类景气指数(试运行)为47.14。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春雷,副会长、盛初咨询董事长柴俊,尼尔森IQ新兴业务负责人曾一光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赵禹主持。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席团副主席刘员,贵州省贸促会(博览局)党组成员、秘书长王红波,湖北省商务厅消费处处长田径,贵州省商务厅酒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哲赟,湖北省酒类流通行业协会会长顾虎,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阙英才,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勇,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执行秘书长黄卫泉等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领导与企业及媒体代表共同出席发布会。



中国酒类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与加速调整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渠道格局深度分化,消费趋势日新月异。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科学研判行业趋势,成为酒类产业链实现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和共同诉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联合北京盛初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尼尔森公司以及省市酒类行业协会、重点流通企业发起“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英文简称ACI)”构建工作,开展了覆盖全国27省市1000+专业烟酒终端、10万+家综合零售终端、50万+家现代商超终端以及主要电商平台经营情况的数据采集工作,并据此完成了首期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



秦书尧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构建酒类市场景气指数,是瞄准了市场层面缺乏具有公信力数据调查和分析的痛点。在项目筹备之初通过深度沟通和广泛调研逐步形成了思路和框架;在项目推动阶段,多次组织召开沟通交流会,反复打磨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和计算方法;指数成果初步形成后,又专门召开会商会,对首期数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解读、分析和交叉验证,确保指数能真实反映市场冷暖。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成果的发布,是协会在行业服务中的创新和突破,也是酒类流通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它为流通领域提供了量化市场波动的标尺,通过精准反映终端消费态势,助力企业战略调整,为连接酒企与消费提供了关键纽带。


这份指数的背后,是行业各方广泛参与、凝心聚力的成果。从烟酒店、综合零售、商超到线上终端,指数覆盖了全国 27 个省市超 1000家专业烟酒店、10万家综合零售终端、50余万家商超终端及主要线上平台,庞大的样本网络离不开省市行业协会、酒类企业、销售终端、数据机构的鼎力支持。正是这种全行业的积极参与,让指数从诞生之初就扎根市场、贴近实际,具备了广泛的代表性和公信力。



会议现场,邢春雷在发布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首期成果时介绍,该指数绝非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穿透市场迷雾、把握行业规律的重要工具。首先,通过科学的编制体系,融合了经营者判断与客观市场数据,以量化尺度精准描绘酒类终端市场的整体景气状况与发展态势;其次,凝聚了行业的智慧与力量,从指数的酝酿、构想到最终落地,行业各方的深度参与为指数体系提供了科学保障以及庞大而坚实的数据底座。


ACI主要基于影响酒类市场的烟酒店终端、综合零售终端、商超终端、线上终端四类核心销售终端的景气情况,通过综合加权计算得出最终指数值,相关权重依次为40%、30%、15%、10%,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酒类终端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和行业波动趋势。


2025年1-6月份中国酒类景气指数(试运行)为47.14。其中,烟酒店终端指数、综合零售指数、商超指数、线上终端指数分别为39.19、49.06、49.77、61.89。四类终端的分化表现,共同构成了当前酒类市场的整体态势。



若从其渠道、酒种、度数等细分维度进行拆解,数据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行业波动。柴俊在解读1-6月景气指数时认为:


第一,从渠道来看,分化明显,线上终端逆势领跑,传统渠道承压。应以价值共生重构渠道新生态,提升烟酒店盈利水平需要从拓展品类如精酿啤酒、非标品,拓展渠道如强化即时零售,价值共生如用户导向深度合作的“三板斧”入手。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营销新关键。


第二,从酒种来看,分化明显,啤酒领先,白酒、葡萄酒承压。啤酒市场依靠精酿啤酒实现结构升级,销量持续增长;白酒市场则进入深度结构化调整阶段;葡萄酒市场呈现“线上有增量、线下在萎缩”的两极态势。柴俊认为,消费多极激发品质新进化,高线光瓶酒、高质价比大众酒推动白酒的品质进化。气温升高、渠道精细化为、社交媒体引爆、年轻群体线下尝鲜等因素共同驱动啤酒向精酿、新中式精酿的品质进化。


第三,从度数来看,低度化趋势显著加强,啤酒、新酒饮、中度白酒成为消费新驱动。10度以下的酒品以高景气值领跑,精酿啤酒、新酒饮直接拉动了低度市场的销量提升和结构升级;而20-40度、40-50度的中低度白酒,在流通渠道不断得到市场验证,正逐步成为当下白酒消费的“新驱动”。潮流破圈开拓饮用新场景,或为酒水市场拓展提供空间。



曾一光结合景气指数相关调查数据,结合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和展望酒类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质价比和性价比并驾齐驱,酒类增量向两极转移,平均值不再有意义,市场进入局部小趋势时代;


第二,酒类从集体场合逐渐向个人时光转移,灵活应对开发符合消费者新兴需求的产品;


第三,跨酒类向个人消费场景的蓝海转移过程中,因地制宜寻找区隔定位,或与价段/酒精度息息相关;


第四,酒类场景越发分散且整体向低度数、少核心的平等社交或者个人独饮转化。


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的价值,远不止于发布会上的集中呈现,秦书尧表示,酒类市场景气指数将成为感知酒类市场周期变化的重要工具,为行业的各个环节提供重要支撑:对企业而言,它能为决策提供精准参考,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政府而言,它能为了解行业动态、制定科学政策提供依据;对行业而言,它能提振行业信心,推动整个酒类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